# 💎 构建知识资产

# 我们为何要写《知识资产:如何从一张卡片开始》

https://resource.flomoapp.com/101/card-title.webp!webp

⭐ 在创造 flomo 的 580 天里,我们看到许多用户的困惑并非来自产品本身,而是缺少对应的思维方式,比如积累什么领域的知识,又或者如何进行分类等。而市面上关于知识管理的,或针对的是组织,或聚焦于软件使用,鲜有针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成体系内容。
我们试着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把 flomo101 的内容进一步体系化。为大家带来一本朴素、实用的个人知识管理书 —— 而在完善后,也计划通过出版社来付梓印刷。
这次公开「预售」,也是一次「社会化写作」的尝试。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目录大纲和部分章节内容,希望能招募一批创始读者提前预览(当然也有额外的权益),和我们一起见证这本书的诞生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最近这几年开始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和「获取知识」有关。

以前,工匠们往往只需经过五、六年的学徒期,在十七、八岁就可以学会一辈子都用得着的一门手艺。而在知识社会中,每个人的知识过了四五年就会被淘汰,知识焦虑让我们连走路和洗澡都要听播客,不敢停歇,生怕被时代抛弃……

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重心转变 —— 知识成为了社会以及个人生产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。

努力工作是工业时代取得成功的方法,努力学习则是知识经济的必经之路。

# 知识资产,能转化为更多其他资产

和工业时代不同,我们今天获取各种资产的方式并不仅仅依靠继承和剥削,还可以通过知识的创造。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大师皮埃尔 · 布迪厄(Pierre Bourdieu)在 1970 年代提出了三种资产:

  • 社会资产: 我们在社会中关系的总和。例如家庭关系、专业网络以及与有影响力的人的关系。
  • 知识资产: 是指一个人获得教育,技能和知识等资源的机会。比如学位证、专利著作或者举止习惯。
  • 经济资产: 是指现金和各种可以转化为现金的资产。例如股票、房产、债券、贵金属等。

那么知识资产如何转化为其他几种资产呢?举一个真实的案例:

我写了 5 年的「产品沉思录」,积累了许多关于笔记工具和思维方式的知识(知识资产)。这后续也成为了设计 flomo 的重要基础。

因为我公开了部分知识库内容,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(社会资产)。而其中有一位朋友孟岩坚定了我和 light 做 flomo 的决心,并且还帮了不少忙。所以最终我们选择全职投入 flomo,也因此获得了独立生存的可能(知识资产 → 社会资产 → 经济资产)。

所以我们能看到,知识资产是促进其它资产获取的重要手段。 做一个不严谨的比喻:

  • 社会资产是道路,帮我们连接到各个地方,资产越多车道越宽连接越广。
  • 知识资产是汽车,帮我们抵达各个地方,资产越多车辆越大车速越快,甚至可以有很多辆。
  • 经济资产是燃料,既能帮助汽车抵达目的地,也能帮助道路扩建。

知识在得到管理后,才能称为一种资产。 而不受管理的知识只是潜在资产,未管理的知识是负债而不是资产 —— 他们除了会消耗我们许多时间,也会把大脑弄的混乱不堪。

# 个人知识管理的误区

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,所有的客服都是我和 light 在做,也因此和大量用户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发现大家并非不会使用工具,而是缺少对应的思考方式,比如:

  • 积累知识资产固然重要,但具体到自己身上,到底该积累哪方面的知识?是该学投资理财?还是学写作?Python 呢?是不是还要再看下如何打造个人 IP?
  • 看了许多大咖推荐的书,也做了读书笔记,但是为何感觉总是原地踏步?是看的书不对?还是自己做笔记的方法有问题?还是说自己太笨了学不会?
  • 看到许多厉害的知识管理方法,但到底康奈尔笔记法好还是子弹笔记法好?分类的时候是用图书馆分类学还是用多级文件夹?

如果没有合适的道路,再快的汽车也没用。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,再好的工具也没用。

那么如何改变思维方式呢?我们投入了许多精力维护了 flomo 101 的文章,还开启了多次直播,讲述「个人知识管理」,这些成为了 flomo 一大特色,不少用户都因为其中的文章和直播回放得到了启发,专程前来感谢。

但随着 flomo 用户变多,每个人的程度不同,我们很难再用服务号推送给所有人新文章;直播也过于消耗精力,大家时间未必凑得到一起。

所以我们就在想,能否有新的形式,把这套朴素的方法分享给更多人?帮助更多人开始积累自己的知识资产?

所以在经过几个月的讨论后,我们决定在 flomo101 的基础上,将相关的思维方式和应用方法,包含具体的案例集结成册。但请放心这不是一本软文集合,因为在写的时候我们希望这本书能穿越时间的周期,也让方法可以兼容从系统备忘录到任何第二大脑工具。

除此之外,如 flomo app 一样,我们也先界定了这本书的「局限性」:

  • 聚焦于个人知识管理,而非解决组织或团队的知识管理问题。
  • 聚焦于让普通人「方便上手和坚持」,保持简单朴素,而非让已经有成熟体系的人精进。
  • 尽量避免任何炫技的成份,或对于工具的过度推崇,尽量保证这套方法能持续使用。

没有炫酷的技巧,只有朴素的方法;不整虚的,看完就用。

封面效果图

# 这本书的内容大纲

我们希望写一个为大众考虑的、更容易上手、适应性更强、应用更广泛的知识管理手册。所以希望这本书能帮大家解决以下问题:

  1. 识别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些误区,放弃低效的努力和固有的惯性思维。
  2. 基于卡片笔记法,提供简单易用的框架及具体可执行的方案,帮助大家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。
  3. 提供具体完整的实操案例,让大家在执行的时候有丰富的参考对象。
  4. 探讨如何将知识资产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资产,让每个人都能接近更自由的人生。

下面是已经规划的目录,其中已经完成部分内容(购买后可看到),后续内容希望能在年底之前完成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,虽然有部分内容在 flomo101 有提及过,但是其中都会重新编撰,以及补充更多案例,方便理解和消化。

# 成为创始读者

这本知识管理书,有一个特别的地方,将会「直播」写作过程 —— 我们将会在 flomo 的姊妹产品「小报童」上进行连载,直到付梓出版,创始读者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见证这本书的诞生。

所以今天的预售,是希望能招募到一些创始读者。不但能提前看到内容并进行反馈;还能一起在这本书的创始读者群探讨案例并分享资料;甚至在出版实体书的时候,获得独家的签名本,以及永久出现在这本实体书的感谢名单上,具体权益如下:

当然这本书不会是你知识管理的终点,我们亦没有野心成为终点。我们只希望所做的这一切,是一座小小的灯塔,照亮一些航道,让你不用再按照过往船只的方向航行,而是能找到你自己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