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💫 回顾的意义是什么
对应功能:每日回顾
# 回顾与记忆的关系
囤积是人类的天性,不管是从食物还是从信息,这是自生物演化时代来基因促成的。而我们的记忆塑造,必须花费努力,才能真正的记忆。
记忆力是一个人的核心,其中包括两种类型
- 回顾性记忆:过去发生的事情,比如我们曾经上了什么课
- 前瞻性记忆:未来要做的事情,比如明天我们要见什么人
回顾性记忆分为:
- 内隐性记忆:本质即技能记忆,比如洗澡刷牙等
- 陈述性记忆:对事实和意义的记忆(语义性的理解)或对事件的记忆(情节叙述)
为何我们画联通的 logo 经常出错?因为虽然我们经常看到,但我们对其编码并不仔细,因为记忆事物的流程是:
- 编码:把信息输入大脑
- 储存:将信息保存在大脑的过程
- 检索:当需要的时候把信息从大脑中取出
当我们没有仔细编码就存储的时候,检索的时候自然会发现偏差。而需要更好地记忆力,就需要优化这三个能力。
如何更好地储存记忆:
- 睡个够:较长的小睡可以进入记忆巩固的睡眠阶段
- 间隔性练习:flomo 的**「每日回顾」**,便是利用此科学发现来提高记忆
如何更好地检索记忆:
- 联想记忆:通过扩散性来激活,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联系
- 提前计划:想象接下来要用到的内容
- 刻意练习:定期回忆联系,创造深刻的记忆
# 回顾决策
把自己每个做的每个决策,简明扼要的记录在某个 tag 下,通过设置 tag 范围,每天能看到一个过往决策的情境,然后用今日的认知进行批注,提高自己决策能力。
强烈推荐一本王嘉陵的小书《决策思维》,其中关于决策的定义是「决策就是一组具有长远影响的决定,向着同一个目标迈进的一系列的资源分配」。所以决策并不是拍脑袋,而是有一个科学的过程,并且能通过锻炼变得更好。
除了一个明确的目标,想要提升决策能力,还有两个前提:
- 如果决策不被记录下来,那么后续是无法通过复盘来还原当时的情境
- 如果不定期回顾决策,那么就算是记录再多也无法达到改进的目的
举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。彼时刚接手某社区型产品设计,遇到的问题是希望能改进传统的 BBS 式的版块设计过于固定的问题,我把其中的思考记录了下来。但做决策的前提是收集足够多的信息,所以静待了一些时间后,我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推翻这些思考,反复问自己「如果不做可不可以」。
上线后一段时间,效果并不好。这时候再翻出来当时记录下来的思考和决策过程,可以能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没考虑到。而如果没有记录和回顾,只是不断地堆积功能,很快就会做出来一个垃圾产品 —— 复用到人生的决定上,亦是如此。
# 回顾情绪
财富取决于一两次高潮,而幸福取决于大量连续的小事。通过记录每天让自己愉悦的小事并设置为复盘,提高自己的幸福水平,避免进入情绪的负循环
在《正念禅修》这本书中提到,**许多时候我们因为过于忙碌,像是一辆在高速公路上自动驾驶的汽车,很多时候的决策都是「下意识」**的 —— 下意识的对一些事情点头,下意识的对一些事情暴跳如雷,下意识的认为对方心存不轨。我们被思想的「 噪音 」淹没,看似是「自己」做的决定,但实际上是「下意识做的决定」。
我曾有一阵深受其扰,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,直到好友提醒我为何最近情绪大变,回头看看才发现变得攻击性很强。前几日 flomo 的每日回顾中又翻出来这一条,再看看当时的自己又好气又好笑,为什么会如此的敏感,焦躁,悲观呢?
如果你也经常被情绪困扰,其实也可以在每个觉察到的时刻(不一定是负面,包括觉得幸福也可以记录下来,我就有个标签叫 #三省吾身/幸福 ),把他们记录在 flomo,然后单独设置一个每日回顾的条件,这样在回顾的时候,你能看到在某些穿越幽暗荫谷的时候自己的反应,也能看到自己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。
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复盘,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变化,才能把自己作为方法来让自己过的安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