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💫 如何回顾笔记

对应功能:每日回顾

许多人会说,我也经常会翻翻之前的记录,但是没什么新发现呀?

其实回顾不是打开过往记录随便翻翻那么简单,而是应当设计一套回顾体系,来加强已有知识之间的连接,这样当遇到问题时,我们才能让过去的记录,增援现在的自己。

教育研究工作者 Dr. Efrat Furst (opens new window) 曾经在她的文章中,讲述过知识从吸收到提取的一个过程:

(图片来自于 EfratFurst)

我们通过关注外界的刺激,在大脑中增加许多基础的知识点;然后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连接,但这种连接是脆弱的,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将其固化下来;但固化下来并不意味着结束,我们还需要能通过各种外部线索刺激,循着之前固化下来的路径,再次找到需要的知识点,用以解决我们的问题。

而每次回顾,我们大脑不仅仅是找到过去存储的内容就结束了,还会增加许多相关的新信息。而随着我们通过各个角度调用的频次变多,我们最终连通的知识网络面积就越大。

下面是利用好 flomo 回顾功能,让你的过往记录发挥价值的一些手段。

# 被动回顾

Android 最新版本(2.2.0)支持 3 种回顾方式(iOS 用户别急,搞完 iOS16 适配就会跟上)

Untitled

# 小部件回顾

可以放在手机的主屏或者负一屏。因为解锁完就能看到,且每日可以手动刷新 24 次,适合回看偏知识类的内容,加强自己的记忆。

为了满足对视觉型共建者的回顾,新版本我们还支持了图片回顾。这样一些摄影美术作品、每日穿搭或装修参考等偏视觉需要的 MEMO ,也能重新发挥价值。

Untitled

# 微信回顾推送

由于服务号的推送很强烈,依旧还是每日三条不同规则的限制(这个梗取自「三省吾身」,当然这个三是刻意为之)。

由于推送的频次低,更适合推送一些需要沉浸思考的东西:如过往的日记、一些待思考的问题、曾经做过的决策记录等。同时由于需要思考,时间最好在清晨或者晚上,才不至于被轻易地划掉。

Untitled

# 推送(Push )回顾

这是新增加的回顾方式,打扰强度和数量都介于上述两者之间。根据过往经验,建议尽量不要设置太多条(虽然上限是 24次/天),最好是用来回顾偏知识类的内容。

Untitled

# 主动回顾

Untitled

除了手机上的小组件回顾、微信回顾,我们这次在网页端(手机 App 的在开发)增加了一种「主动回顾」的方式,你可以设定回顾标签、时间范围,让你过往的记录,发挥更大的价值。

主动回顾和之前的碎片化被动回顾不同,需要我们投入一段相对持续的注意力和时间,才能让其发挥更大价值。下面是一些主动回顾的思路,希望对你有所启发。

# 场景一,回顾没有消化的 MEMO

记录的目的是为了使用,而如果我们仅仅记录而不去理解,那么这些记录都没有用。所以如果在记录时遇到一些尚未消化的内容,可以额外添加一个标签(如 #未消化 #稍后读),这样就可以利用主动回顾的功能,把这部分内容再次拎出来重新审视和理解,让其彻底内化。

具体步骤如下:

  1. 日常记录时,给没有消化的内容打上一个标签(例如#没消化)
  2. 在网页回顾中,选择包含这个标签
  3. 每天可以在工作(上课)前,或者睡觉前留出 10 分钟,主动打开网页版每日回顾,把过往需要消化的内容再看一遍
  4. 如果确认消化了,可以直接进入编辑模式,去掉相关标签。如果没有消化,则可以选择翻页,在后续的日子中再次回看

# 场景二,回顾读书笔记,加强印象

如果你经常用得到读书(或者微信读书)进行划线摘录,可以利用主动回顾加强对摘录内容的印象。

具体步骤如下:

  1. 同步读书笔记到 flomo(如果是得到读书用户,可以自动同步
  2. 在网页回顾中,选择相关的标签
  3. 固定好时间,切换到回顾页面,进行主动回顾
  4. 回顾时可以考虑写下对这段划线的想法或者补充案例,加强理解和记忆

# 场景三,加强正在精进领域内容的记忆

如果你正在学习某些新领域的知识(如语言、考公等),可以通过主动回顾,来加强自己的印象。

  1. 日常记录时,记得添加相关领域的标签;
  2. 根据情况,把回顾条件设置为近一周(或者一月),同时选择包含此领域标签的 MEMO;
  3. 每日开始学习前,先花费 5 - 10 分钟重温之前一段时间的记录,加强印象,然后在开始学习新的知识。

# 场景四,关照自身情绪,三省吾身

目的是给自己创造一个仪式感,每天工作结束后,花一些时间回顾下过去的记录,关照下自己的情绪状态。

  1. 培养自己每日记录的习惯,并放在某个标签下(参考如何用flomo写情绪日记
  2. 设置主动回顾为日记标签。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设置回顾条数,不要贪多。
  3. 每天睡前打开每日回顾,把今天可以回顾的内容看完。
  4. 遇到有感触的内容可以直接编辑,补充新的想法。

好的回顾离不开好的记录,如果你在记录上面感到特别琐碎,或者没有培养起来记录的习惯,可以点此查看我们的更多方法

给自己设定一个周期性回顾的契机,把过往的记录再次整理归纳。

PS:如果你对主动回顾有一些建议或者独家的使用心得,请联系我们投稿,微信:prower

# 回顾背后,其实需要一套系统

那么回顾只是看一眼加强记忆么?

如上面的分享,这固然是一种方法,但还可以考虑下面的几个操作:

发现了么?其实回顾并不是一个「功能」就解决的问题,而是需要你来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记录&回顾系统:

  • 在输入的时候,确保都是以卡片的形式,记录自己的理解(详见「为何要写卡片笔记 (opens new window)」),这样才能方便地回顾,以及方便地和其他卡片进行关联。
  • 任何系统都不能帮你决定「该记住什么」。你必须自己决定要回顾的目标什么,这样有意识的行为,才能让回顾更有价值。而这背后,则是关于「领域」的选择(详见「不知道积累什么知识? (opens new window)」)。

最后,请别着急。因为记忆的塑造周期,本来就很长。正如《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》的作者丹尼尔 · 威林厄姆教授(Daniel Willingham)所说:

你应该这样看待记忆:它是思想的残留物。这意味着你对某件事情想得越多,你以后就越有可能记住它。
What you did do was think about those things. And here's how you should think about memory: it's the residue of thought, meaning that the more you think about something, the more likely it is that you'll remember it later.